VV升学帮

标题: 破除这些坏习惯,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怕上不去! [打印本页]

作者: JJUN99    时间: 2019-3-20 10:00
标题: 破除这些坏习惯,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怕上不去!
    很多同学都说数学难,难于上青天!的确,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必将会影响到今后的所有学习,特别是到了上初中后出了问题,是很难弥补起来的,这也正是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越学越带劲;对于学得不好的同学而言,真的是越学越难。众所周知,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如果数学成绩太差,最终甚至可能影响到所有学科的学习,最突出表现就是对整体的学习兴趣进行打压。
    事实上,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学。数学学不好,成绩老上不去,仔细分析,其实与数学的不良学习习惯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影响数学成绩提高的15个坏习惯,如果你的孩子有中招,一定要让尽快改掉,才能让数学成绩得以明显改善。

    1.课堂不认真听课
    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学习,而课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课上是否认真听课,倘若上课开小差,就很容易错过某个重点知识的讲解,导致课下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
    在这里建议同学们:
   (1)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不一心二用;
   (2)学习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并围绕计划和目标展开学习任务;
   (3)做作业时,放在周围的东西一定要与当时学习的内容有关,从而减少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做语文时,就不要把数学摆到能看到地方;
   (4)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出现思维停滞的现象,所以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切换科目或者休息片刻。除了试卷练习外,建议在家里每学一小时,休息10分钟;
   (5)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神不好,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所以平时得锻炼身体,劳逸集合;
   (6)通过由易到难解决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让兴趣和自信引导学习,近而提高集中力;
   (7)学习之前的1小时内,避免做一些让自己兴奋的事,如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是亢奋的,学习集中力会很低;
   (8)课前要有预习,并在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需要注意的是,预习是为了上课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有的同学却觉得自己预习了,上课就不认真听了,这是不可取的。

    2.学习无规划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老师和家长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小到每日计划,大到学年计划都安排好了。所以,一个针对性地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制定学习计划的思路:
    学习计划是一个系统的计划,计划应该包括平时计划、阶段计划和长远计划。
    平时计划:通常的学习常规和临时性安排为内容
    阶段计划:以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
    长远计划:长远计划以一年或几年为周期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应先考虑的是长远计划,它应该是孩子的整个学期的最终学习目标或者升学目标:
    比如更长远的小升初择校,中考、高考进入哪所大学;稍小的长远目标可以是期末考试后年级排名在多少位,或者是数学能够考到多少分等;
    其次,要想实现这个长远计划,就需要告诉孩子将长远计划分解成阶段计划:
    比如中考要考进想去的学校,那自己的成绩应该达到多少分,达到这个分数,要分阶段做好哪些事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再比如数学要提高30分,最近几周我要将哪块知识学好,要练多少题等;
    确定好阶段计划后,还要将阶段计划分解成平时计划,比如要学好数学不等式,具体要再练哪些题,需要在哪一天完成等。
    这样一步一步分解下来,大目标就变成中目标,中目标再变成小目标,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可有效避免学习计划的不切实际造成孩子难以执行流于形式。

    3.只看书,不做题
    很多孩子有个误区,以为看懂了,也知道该怎么做题就完事了,可是却总是拿不了高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
    中小学数学考试其实并不会考多少难题,很多题是在基础题加上复杂的计算演变而来,所以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获胜呢?
    这个误区还常常出现在学生的复习当中,有同学为图“效率”,复习时觉得做数学大题费时间,有时候就简单地写一下思路,感觉这道题会做就很快跳过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即使很难算,也一定耐下心来算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在做题中发现一些知识点的联系,以及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

    4.边做题,边翻参考资料
    有的孩子边做数学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数学,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可能一开始有些知识点没记住,需要翻翻书,这也很正常,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数学题时就要尝试着“戒掉”参考书了,慢慢你就会发现进步不止一点点。

    5.遇到问题不立马解决
    有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惰性,想着明天再解决,有的孩子甚至羞于请教问题而不问问题,结果越积越多,问题一箩筐。
    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知识漏洞,拖得越久,漏洞就越大,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好。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发现问题要尽快解决。

    6.只做题,不思考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只相当于背书。
    很多时候,数学考核的是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然后解题,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做题时要学会思考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
    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7.打草稿,随心所欲
    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因为草稿乱七八糟,条件写错或者抄错了答案导致扣分,这就是随意打草稿的后果,而且一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检查到。
    因此,平时就注意养成打草稿条例清晰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考场上才能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8.觉得晚上做数学题效率较高
    有很多人是夜猫子,喜欢熬夜,或者是晚上思维更敏捷更活跃,白天呢,夜猫子们精神状态就不佳,要么打瞌睡,要么思维凝滞。但是考试是在白天考的,所以最好把兴奋点调整到白天。
    还有,用好白天的时间,提高效率,对于考试来说时间肯定是够用的。另外,这样健康作息对身体也好。

    9.听课不记笔记
    上课只听老师讲课,虽然在课堂上是听懂了,但是下课后容易遗忘,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记笔记是就是为了着重记忆那些非常重点的知识,老师一般着重讲的就是重点,所以,学会记笔记是一大好处。如果课上不记笔记,你是非常吃亏的。

    10.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有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时,不会去深究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和推理方法,直接死记硬背,其实排除极少部分必须死记硬背的公式之外,很多公式定理都可以推理,这些推理其实能够帮助理解基础知识,这一块不掌握,在运用时就不会得心应手。
    因此,学习数学时要多深究公式背后的原因,尽量不去死记硬背,比如之前有一年四川高考就有一道解答题让考生证明公式是如何推理出来的,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但很多考生都丢分了。


    11.审题不细,急于下手
    有的孩子图快,看见题目就动笔,本来多思考就能做对的题目也丢分,最后整场考试失利!
    其实,这个时候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才能让做题有的放矢。

    12.看完答案,就不管了
    仅仅粗略地看看最后的答案,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解决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最严重的错误。必须能够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因此,做完数学题和考试考完后,一定要多分析做过的题,尤其是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分析整理。
    建议家长督促孩子整理一个错题本,以下是具体怎么使用错题本的一些建议:
   1.定期翻阅,自查纠错
    错题记在本上不看,那只是废纸一张,经常浏览,才能变“废”为“宝”。尽量少布置机械的练习题,而增加复习整理和实践题,翻阅“错题集”就是孩子们每周末必做的功课。翻阅的过程,就是让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大脑中再一次“否定”,从而避免再犯。考试前再次翻阅,就又一次加深印象。
   2.同学互阅,借鉴防错
    错题集就是以本写满经验教训的指导书,我们获得教训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在中午课间阅读时间,学生可分组互相交换阅读错题集、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孩子们在互相的学习和点评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竞赛出题,提高兴趣
    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以对手赛的形式从对方的错题集上出题目测试。对于自己做过的题目,学生熟悉又兴趣。对于曾经出错的地方,学生会特别小心不要重蹈覆辙。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小组累计算分。在这样的竞赛中,学生巩固了知识,纠正了错误,以后也更有兴趣整理错题。
   4.分类训练,全面整理
    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就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13.不到最后不学习
    如果要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会到开赛前的最后一刻才训练吗?大脑就像肌肉,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个学科,只能学到有限的知识。
    数学,不是一个抱佛脚就能提高成绩的学科,所以一定不能抱有这种想法。

    14.不注重劳逸结合
    有的孩子认为,坚持高强度学习,成绩一定会提升上去,但事实上很多这样苦学的孩子,成绩一直在原地踏步,这样的情况在中学生中非常多见,他们利用提神饮品(咖啡、抗疲劳保健品等)来使自己减少疲惫感来获得更多学习时间,长期以往会导致脑疲劳,思考缓慢。
    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娱乐的时候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到劳逸结合,才能科学提高数学成绩。

    15.将数学练题当成任务
    练题,的确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但练题也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练题是没有计划,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随随便便找一些题当作业一般做完就了事,并没有思考这些题背后的思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练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多分析错题,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根据知识漏洞去找一些相关的题来做,从而掌握一类题的解法,触类旁通,何愁还会丢分?

延伸阅读:怎样提高孩子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能力
    除了纠正错误习惯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激发孩子内心对于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能力。

    如无意外,数学学习不好的孩子一般遇到最多的就是以下问题:

    1. 算数很慢,是不是学不好数学?
    “算数很慢,是不是学不好数学?”恐怕很多人认为这根本不算一个问题——算数慢,当然学不好数学啊!其实,认为数学能力就是快速计算且计算正确的能力、快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快速解决数学谜题的能力,这跟真正的数学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算数能力非常重要,但通过训练提高孩子计算速度,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数学就非常好,这好比一个修车厂的工人,他换轮胎的速度,不知道比我们快多少倍,但他会因此骄傲吗?其实,数学远远不止这么小,她不但是科学之母,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喜欢不断去思考,即使算数速度比较慢,也不会限制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然而,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可能会一味追求孩子的计算速度,这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习惯去思考,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比起快速给出答案,深思熟虑更加值得我们鼓励与肯定。

    2. 怎么对数学产生兴趣?
    说道这里,不妨先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讨厌数学?
    每次给小学生做调查问卷,评选最喜欢的科目的时候,你都会发现,数学和体育总是榜上有名。
    但如果你把调查对象换成高中生,喜欢数学的人的比例就非常低,甚至把这列成最讨厌的。这个真的有点可惜,很多父母也非常头疼,觉得孩子以前数学不错呀,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行了呢?在这里简单帮您分析一下原因。
    数学的小学阶段,打个比喻,就像手里攥着一本游戏攻略一样。只要你能按照游戏攻略上的指示,就能获得宝物。换句话说,只要按照老师课堂上教的方式,不理解也可以背下来,在数学考试中,同样能获得不错的分数,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到了中学,情况变了。即使像小学一样,用不理解就背诵的方法,真正上了考场,分数也不见起色。因为,初中或者高中,太多题目是无法靠死记硬背解决的。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年级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明显。

    3. 该怎么提高数学能力?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停止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看到这四个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非常出乎意料——数学也能背吗?其实很多孩子学数学都是死记公式和解法。但可以确定的是——越是尝试死记公式和解法,越是无法学好更复杂的数学,直到变成死循环,觉得数学非常无聊,讨厌数学。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逻辑能力。无论初中的数字、图形、函数、方程,还是高中的向量、数列等,都是用来培养逻辑思考的工具而已,而逻辑思维锻炼,只能用大脑去完成。对那些似懂非懂的学问,如果从头到尾只打算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就等于在拒绝思考。
    第二点,是给孩子一个学数学的态度。
    培养孩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这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任何学科的起点。
    给大家推荐一个平常就能用的方法,给孩子一个陌生的机器或者玩具,然后再配上一本说明书,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研究、思考。即使擅长数学的人,在操作无法靠直觉理解的机器时,也会靠着研究说明书,彻底了解其整个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常不错,并且非常有趣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不夸张地说,很多孩子有着非常棒的数学思维与潜能,但却被家长或老师的着急,给抑制甚至扼杀了。所以,多给孩子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大脑中的子弹多飞一会儿。





欢迎光临 VV升学帮 (http://www.vvsx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